自古帝位更替,犹如历史长河中不断的波涛。然而,翻阅史书,我们发现,历代帝王的崛起,往往依赖的是武将的雄图或者名门望族的传承。可要说从平民阶层崛起,能够逆袭成为一国之君的,却少之又少。在这些逆袭的皇帝中,有一位的故事尤为传奇:他不仅从一个贫困农民一路杀敌打拼,最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,还曾亲手斩杀了六位皇帝。遗憾的是,临终时的一项举措,却对自己的后代造成了深远的影响。这个人究竟是谁?他是如何逆袭的?在他晚年的时光里,又做了什么让他无比后悔的决定呢?
公元363年的一个寂静夜晚,在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,刘裕出生了。和许多英雄人物的出生一样,有传言称,当时屋内天光闪烁,神灵降临,预示着这位婴儿将来不凡。然而,不论这些传说是否属实,没人能想到,这个小婴儿,将会成为南朝刘宋的建立者,并最终带领南方完成百年来的统一。这个孩子,正是刘裕。
展开剩余85%但刘裕的出生并没有为他那贫困的家庭带来任何欢愉。刚出生时,他母亲便撒手人寰,父亲对他心生厌恶,且因为生活拮据,刘裕没有足够的奶水和资源来抚养。于是,父亲一度打算将他抛弃。幸运的是,一个好心的老妇人看到这个婴儿哭泣的模样,心生怜悯,决定将自己的一口粮食分给他,让他得以活下来。她还为他取了个乳名——“寄奴”,这个名字或许不像今天的“李小龙”那样响亮,却充满乡土气息,符合一个贫苦家庭的孩子命运。
在那个贫瘠的年代,刘裕的名字可能与“狗剩”一般普通,但这并不妨碍他从困苦中活下来。刘裕在养母的照料下,一直和她一起靠砍柴、种地勉强度日。虽然日子艰难,但刘裕有着与生俱来的与众不同。他的祖先可追溯到汉高祖刘邦的弟弟——楚元王刘交,尽管汉朝已过,刘裕的家族也早已衰落。然而,刘裕从小就拥有出众的容貌和身姿,常常被乡亲们赞叹为“将来必有大出息”。这份独特的气质,也为他之后的逆袭之路打下了基础。
然而,年轻的刘裕并非一开始就踏上英雄之路。早年的他,曾沉迷于赌博,最终欠下了大量债务,甚至被债主捆绑在街头鞭打。当时,一位名叫王谧的路人见状,决定替他还债,并对他说:“我看你气度不凡,未来必能成大事,最好不要再沉迷赌博了,去做些大事吧。”这番话,改变了刘裕的一生,也无意中救了王谧的命。
魏晋时期的社会动荡不安,百姓生活困苦,而要想改变命运,似乎只有两条路可走——做官或者从军。然而,刘裕的家族三代未有显赫的官职,加之贫困,刘裕根本无钱读书,做官之路注定难以实现。于是,投军成为他唯一的选择。正值东晋末年,各地起义不断,特别是孙恩领导的起义规模庞大,朝廷十分惧怕。因此,刘裕加入了北府军,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。
时光倒回至那年,刘裕随军参与了对孙恩起义军的讨伐。当时,刘裕和其他几十名士兵被派去侦查,却意外遇到了数千义军。面对困境,许多人选择逃跑或投降,而刘裕却毫不畏惧,举起兵器与敌军殊死搏斗。最终,他所带领的队伍获得了支援,成功收复了山阴,刘裕因此赢得了军中声誉。
此后,他屡次亲自带兵作战,屡立战功。尤其在与孙恩的决战中,刘裕所率领的少数兵力,成功击溃了拥有十余万部队的孙恩大军。在经历了三次精彩的胜利后,孙恩绝望之下选择投海自尽。刘裕的英勇和军事才能,让他在军中声名大噪。
然而,刘裕的晋升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东晋朝廷内的桓玄趁虚而入,携兵进驻建康,意图借天子之名挟天子以令诸侯。此举引起了刘裕等人的强烈反感。面对桓玄的权力膨胀,刘裕本想起兵反抗,但他深知自己目前的力量不足以对抗桓玄。于是,他选择隐忍,表面上支持桓玄,却暗中联络北府军,为自己的未来铺路。
最终,桓玄企图篡位,却被刘裕联合北府军的力量,迫使其西逃,桓玄的头颅最终送回建康。桓玄仅仅做了几个月的皇帝,就被刘裕亲手杀掉,成为刘裕手中斩杀的第一个皇帝。
然而,刘裕并未因此满足。为巩固自己的权力,他对待旧恩旧情颇为分明。王谧当年曾在他困顿时伸出援手,刘裕心中感激,因此在桓玄篡位后,刘裕不仅没有追究王谧的责任,还恢复了他的官职。相比之下,那些曾经的债主,刘裕毫不手软,快速下令满门抄斩。可以看出,刘裕心中是个有恩必报、必复仇的人。
在此后,刘裕逐步升迁至东晋的丞相,他开始一边稳固政权,一边悄然策划北伐,实施自己的统一大计。然而,南燕新帝慕容超的挑衅,为刘裕提供了北伐的契机。慕容超纵兵掳掠东晋边境,刘裕随即带兵北上,迅速击溃南燕。慕容超试图求援,然而后秦皇帝的虚张声势并未吓到刘裕。最终,刘裕不仅击败了慕容超,还彻底吞并了南燕。
不仅如此,刘裕还大举进攻蜀地,以精巧的战术迅速攻破蜀军防线,成功夺取了谯蜀。随之而来的,是刘裕的权力巩固和朝中声望的极大提升。在他的大力拓展下,南方各国纷纷臣服,刘裕的名字也越来越响亮。为了奖励他出色的军事和政治成绩,东晋朝廷赋予了他九锡之礼,象征着帝王的荣誉。
最终,刘裕彻底掌控了东晋朝政,成为名副其实的掌权者。他不满足于此,最终篡位自立,改国号为宋,正式成为宋朝的开国皇帝。
然而,刘裕心中依旧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隐忧——前东晋皇帝司马德文。尽管司马德文已不再问政,过着饮酒作乐的生活,但刘裕始终无法放下对他可能威胁到自己政权的顾虑。于是,他决定采取极端手段,暗中毒死司马德文,彻底解决后患。可惜,这一决定却最终为刘裕自己以及他的子孙埋下了祸根。
刘裕一生杀戮了六位皇帝,其中包括桓玄、慕容超、谯纵、后秦的姚泓、司马德宗以及司马德文。然而,最终的历史证明,刘裕的“为后代谋权”并未带来永久的安稳。刘裕的后代,最终也未能幸免,最终的后果正如刘裕所做的那般,王朝更迭的结局注定无法逃脱。他的后代为父亲的选择付出了惨痛代价,最终,他们也为曾经的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。
发布于:天津市正规股票平台排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