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安叔这篇文章,我读完之后心里堵得慌。
不是因为写得多煽情,而是因为局势真的走到这一步了——乌克兰被围得水泄不通,外援断了,士气崩了,连账上的钱都快烧干净了。
这不是电影,没有反转,没有英雄从天而降。
这就是2025年10月底的现实,赤裸裸、冷冰冰,还带着硝烟味。
俄军的进攻已经不是试探,不是施压,是决战。
他们把红军村、库皮扬斯克、哈尔科夫、顿涅茨克这些地方当成绞肉机,一寸一寸往里压。
乌军不是不想打,是打不动了。
高伤亡、低士气、征兵难、逃兵潮——这四个词串起来,就是一支军队崩溃前的最后心跳。
前英国武装部队总司令直接说,给再多支持也赢不了俄罗斯。
这话难听,但没人反驳得了。
美国智库也同步判断:乌军战力持续下滑。
这不是预测,是观察。
红军村方向,俄军控制了70%的区域,巷战已经打响。
乌军被切成东西两段,东侧基本是死局。
西侧还能跑,但能跑多久?
补给线早被切断,白天不敢动,晚上怕挨打,只能靠无人机和土路送点零星物资。
这种仗怎么打?
FPV无人机再精准,也架不住火力密度不足。
乌军插了旗子夺回苏克茨克,可那地方空旷得连个掩体都没有,守不住。
插旗不是胜利,是绝望中的姿态。
俄军在沃德基米洛夫卡发起大规模机械化突击,损耗不小,但拿下了。
乌军残部退到沙霍沃周围,东线压力越来越重。
29号那天,俄军从北部突破防线,把红军村的乌军彻底分割。
这不是战术胜利,是战略合围。
哈尔科夫方向5000人,顿涅茨克加米尔诺赫拉德又是5000人以上,全被包了饺子。
这不是数字,是活生生的人,困在炮火里,等不到援军。
普京亲自到前线,下达命令,还公开说:如果乌方愿意撤军,俄军可以在媒体监督下开放撤退路线。
这话听着像人道主义,其实是心理战。
他知道泽连斯基不会答应——因为一撤,就是全线崩溃的开始。
泽连斯基没回应,转头去盯中美。
他想让特朗普和中国谈,减少对俄能源采购,从经济上“勒住”俄罗斯的输血通道。
这想法天真得让人心疼。
中国没说过要配合这种事,也没承诺过促成停火。
泽连斯基在公开场合提了一嘴,但没人接话。
现实不是外交辞令能扭转的。
说到特朗普,这个人真是把博弈玩到了极致。
他嘴上喊停火,背地里却把战斧导弹这种能打到莫斯科的武器抬出来。
泽连斯基一听就上套,立马把战斧写进武器清单。
清单刚递出去,克里姆林宫一通电话打过来,特朗普话锋立刻转了,再也不提导弹。
这通电话根本不需要说什么具体内容,试探效果已经达成:俄罗斯知道特朗普在利益中摇摆,但底线还没松动。
他不想让战争无限拖下去,更不想为乌克兰彻底得罪俄罗斯。
美国的态度变了,从“支持到底”变成“该停就停”。
普京呢?
克格勃出身,沉稳老练,不露声色。
特朗普是商人,靠谈判起家,擅长虚实结合,先放狠话再突然转向。
两人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角力,早就不是战场上的枪炮,而是电话里的沉默、武器清单里的措辞、外交场合的眼神。
每一通通话、每一份清单,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。
他们不是在帮乌克兰或俄罗斯,是在为自己的国家算账。
乌克兰只是棋盘上的棋子,而且是快被吃掉的那一颗。
欧洲更是一团乱麻。
他们推过12点计划,搞过20条建议,全是表面功夫。
现在乌克兰急了,10月27号凌晨放出消息,说盟友达成了“未来十天内停火共识”。
但这句话含糊得像雾里看花,连具体是谁、怎么达成的都没说。
紧接着,乌克兰又递上新武器清单,还是那套:战斧导弹,或者能直接打莫斯科的远程武器,最好能马上用。
一边喊停火,一边要导弹,这矛盾本身就说明问题——他们根本没打算真停,只是想争取时间,争取武器,争取活下去的机会。
钱呢?
乌克兰向欧盟伸手要钱,说战争不会打几十年,但两三年必须撑住。
欧盟内部立刻开会,讨论新一轮财政支持。
有人提出一个“聪明”主意:动用被冻结的俄罗斯主权资产做贷款抵押。
听起来合理?
传到比利时就被挡回来了。
比利时是主要存放这些冻结资产的国家,直接表态:这操作违反国际法,还可能损害本国金融体系信用。
方案当场卡死。
欧盟只好另起炉灶,搞“共同债务”——欧盟发债,各国按经济规模摊还。
德国和荷兰立刻反对。
他们自己的财政已经被通胀和增长缓慢搞得焦头烂额,再背上战争债务?
不可能。
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坚持要用俄罗斯的冻结资产,主张快刀斩乱麻。
比利时和西欧国家担心风险,步子迈得慢。
结果就是:援乌资金口子越捅越大,但谁都不肯做第一个买单的人。
中东欧国家更直接。
匈牙利、斯洛伐克、捷克明确表示不支持继续援助。
原因很简单:他们太依赖俄罗斯的能源。
天然气、石油,断了就过不下去。
乌克兰一看急了,直接派出无人机,炸了俄罗斯和匈牙利之间的油气连接管线,还顺手打掉了几个俄方在这些国家投资的炼油厂。
然后,把匈牙利列为敌人。
这一下,关系彻底破裂。
原本欧盟说12月18日前决定新一轮援助,现在看,没戏了。
乌克兰想加入欧盟?
更是无稽之谈。
连钱都拿不到,还谈什么入盟?
泽连斯基现在最头疼的不是战场,是财政。
乌克兰账面上的外汇储备,最多撑到2026年第一季度。
外援难,战事没起色,两头堵。
他尝试找中国帮忙促成停火,但中国没表态。
他指望特朗普去游说,可特朗普这个人,口风飘忽不定,今天说东,明天说西。
指望他不如自己上。
局势变动太快,几个口号、几份清单根本稳不住。
安叔说得对,这场冲突正在进入尾声。
不是因为谁宣布胜利,而是因为乌克兰已经打不动了。
俄军攻势越来越猛,而乌克兰孤立无援。
特朗普不想继续,欧洲内部分裂,中东欧国家反水,连最后的财政生命线都快断了。
被万人包围不是夸张,是现实。
请求欧盟出资援助?
欧盟自己都吵成一锅粥,谁来出这个头?
你可能会问:为什么美国不继续撑?
因为特朗普算的是美国的利益。
他不是拜登,不会为了“价值观”把美国拖进长期消耗。
他要的是交易,是结果。
战争拖得越久,美国越被动。
他更希望尽快停火,哪怕乌克兰吃亏。
普京看准了这一点,所以敢在战场上加码。
他知道特朗普不会为了几个村庄跟俄罗斯硬碰硬。
欧洲的分裂更是致命。
德国、荷兰不愿意出钱,波兰、波罗的海国家想动俄罗斯资产,比利时死守法律底线。
这种内耗让援助效率极低。
乌克兰等不起。
战场上的每一分钟都在流血,而布鲁塞尔的会议室里还在争论“共同债务”要不要加括号。
最讽刺的是,乌克兰自己也在加速孤立。
炸匈牙利管线?
这是把潜在的中立国直接推到对立面。
中东欧国家本来就在摇摆,这一炸,彻底站队俄罗斯了。
他们不是亲俄,是怕断气。
乌克兰没考虑这点,或者说,已经顾不上考虑了。
绝望之下,只能用极端手段。
但极端手段换来的,往往是更极端的孤立。
现在回头看,2022年刚开战时,谁想到会走到今天这一步?
那时候西方信心满满,说乌克兰能守住,能反攻,能赢。
三年过去,现实狠狠打了脸。
不是武器不够,不是训练不足,是战争消耗的是整个国家的元气。
人力、财力、外交空间,全被榨干了。
乌军还在努力反攻,27号那天夺回了新沙霍沃和扎德绍克两个村。
但俄军从三个方向围回去,很快又压了回来。
这种拉锯不是希望,是慢性死亡。
俄军也不是没有代价。
沃德基米洛夫卡的突击损耗不小,但他们能承受。
俄罗斯的战争机器一旦全速运转,体量优势就出来了。
乌克兰呢?
连征兵都困难,年轻人要么逃,要么死,要么伤。
士气低到谷底,逃兵潮不是传闻,是前线指挥官每天要面对的问题。
这种状态下,怎么组织有效反攻?
普京在前线露面,不只是鼓舞士气,更是向全世界传递信号:俄罗斯赢定了。
他不怕国际舆论,不怕制裁,甚至不怕长期战。
因为他知道,拖下去,先倒下的一定是乌克兰。
而特朗普的态度,给了他更大的底气。
中国的态度一直很明确:劝和促谈,但不选边站。
泽连斯基希望中国减少买俄能源?
中国没承诺过。
中国买俄能源是基于自身能源安全,不是为了帮谁。
把停火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,本身就是一厢情愿。
中国可以呼吁停火,但不会为了乌克兰去掐俄罗斯的经济命脉。
这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。
所以,现在整个棋盘上,乌克兰是唯一还在坚持的玩家。
美国想退,欧洲内讧,中东欧国家疏远,俄罗斯步步紧逼。
泽连斯基时时刻刻在找突破口,但每个方向都堵死了。
他放出“停火共识”的消息,可能是真的有接触,也可能是虚张声势。
但虚张声势在战场上换不来一发炮弹,换不来一升汽油。
外汇储备撑到2026年第一季度?
那是最乐观的估计。
如果欧盟新一轮援助彻底泡汤,可能连2025年底都撑不过。
军队发不出饷,政府付不起账单,社会秩序就会崩溃。
那时候,不是俄军打进来,是内部先垮掉。
安叔说“已经没有再继续战斗下去的能力了”,这话听着残酷,但数据支持它。
乌军战力下滑是事实,包围圈收紧是事实,财政枯竭是事实。
三个事实叠加,结局几乎注定。
不是没人想帮,是帮不动了。
欧洲自己经济疲软,美国转向战略收缩,全球注意力也在转移。
乌克兰不再是焦点,成了负担。
特朗普会怎么做?
他可能会在某个时间点突然宣布促成停火协议,但协议内容大概率对乌克兰不利。
他需要政绩,需要展示“我结束了战争”,至于乌克兰能不能接受,不是他首要考虑的。
普京会配合,因为他也想体面收场,同时保住战场成果。
到时候,泽连斯基只能签字,或者被国内推翻。
战争从来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。
它是政治、经济、外交、心理的总和。
乌克兰在军事上已经输了一半,在政治上被孤立,在经济上破产,在外交上失势。
这种局面下,再英勇的士兵也挡不住历史的车轮。
你说有没有奇迹?
可能有。
但奇迹需要条件:比如美国突然改变政策,比如欧洲团结一致,比如俄罗斯内部出问题。
现在看,这三个条件一个都不具备。
特朗普不会为乌克兰赌上自己的政治资本。
欧洲连发债都吵翻天,还谈什么团结?
俄罗斯虽然有压力,但远未到崩溃边缘。
所以,现实就是现实。
俄军继续推进,乌军继续后撤,欧盟继续争吵,特朗普继续摇摆。
乌克兰在夹缝中挣扎,但缝隙越来越窄。
安叔的文章没渲染悲情,只是陈述事实。
而事实本身,已经足够沉重。
我写这些,不是为了下结论,不是为了说“乌克兰完了”。
我只是把看到的东西说出来,像跟朋友聊天一样。
你知道吗?
有时候最可怕的不是敌人多强,而是发现自己已经没人可求。
乌克兰现在就处在这个节点上。
他们还在打,还在要武器,还在谈停火,但心里清楚:时间不在自己这边。
战场上的炮声不会因为外交辞令停止。
红军村的巷战还在继续,库皮扬斯克的包围圈还在收紧,哈尔科夫的5000人还在等补给。
这些事,每天都在发生,而世界已经有点麻木了。
新闻热度过了,注意力转移了,援助疲劳了。
可对乌克兰人来说,每一天都是生死。
特朗普可能会在某个深夜接一通电话,然后第二天宣布重大进展。
普京可能会在某个仪式上宣布“特别军事行动目标达成”。
欧盟可能会在某次峰会上勉强通过一个缩水版援助方案。
但这些,都改变不了战场的基本面。
乌军缺人、缺钱、缺士气,这是铁的事实。
泽连斯基本人可能都不敢想那么远。
他现在想的,是怎么让军队明天还有饭吃,怎么让政府下周还能发工资,怎么让欧盟再挤出一点钱。
现实就是这么具体,这么琐碎,这么残酷。
不是英雄史诗,是生存挣扎。
安叔的文章没加滤镜,直接把这挣扎摊开给你看。
你看完,心里堵,是因为你也意识到:有些结局,早就写好了,只是时间问题。
正规股票平台排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